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杂志 > 正文

《光源与照明》简介 综合性学术刊物

时间:2022-01-14 10:43:34 来源: 评论:0 点击:

  《光源与照明》创刊于1978年,是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、上海市照明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。
  
  据2020年第1期《光源与照明》期刊内页显示,《光源与照明》编委会有编委16人,编辑部有编辑1人。
  
  据2020年7月19日中国知网显示,《光源与照明》共出版文献2093篇,总被下载155667次、总被引3744次;(2019版)复合影响因子为0.286、(2019版)综合影响因子为0.173。[2]据2020年7月1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,《光源与照明》载文量为1598篇、基金论文量为30篇,被引量为3584次、下载量为35362次;2018年影响因子为0.37。
  
  目录
  
  1办刊历史
  
  2办刊条件
  
  ▪栏目方向
  
  ▪人员编制
  
  ▪协办单位
  
  3办刊成果
  
  ▪收录情况
  
  ▪出版发行
  
  ▪影响因子
  
  4文化传统
  
  5现任领导
  
  办刊历史
  
  1978年,《光源与照明》创刊。
  
  1994年,该刊被中国知网收录。
  
  2014年12月,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。
  
  办刊条件
  
  栏目方向
  
  刊登内容
  
  《光源与照明》主要报导中国国内外照明工程、电光源、灯具、元器件、材料等照明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成就和新动态、信息。
  
  主要栏目
  
  《光源与照明》主要设有照明技术、光源研究、灯具研究、照明电器、照明控制、太阳能照明、标准与测试、热点寻踪等栏目。
  
  人员编制
  
  据2020年第1期《光源与照明》期刊内页显示,《光源与照明》编委会有编委16人,编辑部有编辑1人。[1]
  
  《光源与照明》编辑委员会成员
  
  职务
  
  名单
  
  编辑
  
  高丹
  
  编委
  
  陈超中、陈元、陈众励、杜军、李国宾、梁荣庆、刘军、钱观荣、邵颋、沈海平、施晓红、宋贤杰、肖辉、朱虹、庄晓波
  
  协办单位
  
  据2020年第1期《光源与照明》期刊内页显示,《光源与照明》有13家协办单位。
  
  《光源与照明》期刊协办单位
  
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
  
 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
  
 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
  
  上海市照明灯具研究所
  
 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
  
  上海市电力公司路灯管理中心
  
 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(上海)
  
 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
  
  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
  
  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
  
  上海时代之光照明电器检测有限公司
  
  杭州浙大三色仪器有限公司
  
  全国稀士荧光粉、灯协作网
  
  办刊成果
  
  收录情况
  
  《光源与照明》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(中国知网)、万方数据库等收录。
  
  出版发行
  
  据2020年7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,《光源与照明》共出版文献2093篇。
  
  据2020年7月2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,《光源与照明》载文量为1598篇、基金论文量为30篇。
  
  影响因子
  
  据2020年7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,《光源与照明》总被下载155667次、总被引3744次;(2019版)复合影响因子为0.286、(2019版)综合影响因子为0.173。
  
  据2020年7月2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,《光源与照明》被引量为3584次、下载量为35362次;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(扩刊版)数据显示,《光源与照明》影响因子为0.37,在全部统计源期刊(6719种)中排第4659名。
  
  文化传统
  
  投稿须知
  
  1.《光源与照明》文章标题: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,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,并译成英文。
  
  2.《光源与照明》作者姓名、工作单位: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,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(一、二级单位)、所在城市(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)、邮编,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。
  
  3.《光源与照明》提要:用第三人称写法,不以“本文”、“作者”等作主语,100-200字为宜。
  
  4.关键词:3-5个,以分号相隔。
  
  5.正文标题:内容应简洁、明了,层次不宜过多,层次序号为一、(一)、1、(1),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。
  
  6.正文文字:一般不超过1万字,用A4纸打印,正文用5号宋体。
  
  7.数字用法:执行GB/T15835-1995《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》,凡公元纪年、年代、年、月、日、时刻、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;夏历、清代及其以前纪年、星期几、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、词组、惯用语、缩略语、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。

相关热词搜索: